我没有什么切入角度,我直接反对滥用转基因技术。
而其他一些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或在家可方便使用的产品,如病人监护仪、供氧系统和家用分析仪等,有望获得较快增长。然而,虽然有数百家公司在全球医械市场上同台竞争,但主要的获益者可能仅是销售额排名前30位的公司。
Kalorama Information报告发布人Bruce Carlson称:新兴市场需求增加、减少住院时间的需要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都是医械市场增长的潜在动力。据预测,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3120亿美元,MRI仪、腹腔镜外科设备和医用手套将是今后几年全球医械市场上增长较快的产品类别。有些医械逐渐常规化,而且竞争也较激烈,价格上升的动力会减小。报告还预测,未来几年,全球医械市场将会以4%~6%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球医械市场达到2900亿美元)。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医械市场增长速度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放缓,不过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械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在2010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抗菌药物的市场。由于研发乏力,特别是针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新药匮乏,未来10年抗菌药物市场增长将会明显放缓。尽管全球生物科技行业在2010年呈现出稳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连续两年实现全行业总盈利,但用于研究和开发的基金变得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对于行业中占绝大多数比例、尚处于商业化前期的公司。
Giovannetti指出: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系统都面临着控制成本的持续压力,给创新者的产品价格带来持续的下行压力与不确定性,而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上半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22起案例位居PE基金投资热点之榜首,超越了互联网和清洁技术行业。接到记者电话时,他正赶着参加一场早餐会。上述成都高新区人士分析,各路资本如此青睐生物医药产业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医药产业未来市场空间很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处长姚珺日前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导向是:产业规模到2015年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相关人士处获悉,首期基金已经投完,目前正在募集第二期资金,规模在4亿-5亿元。
前不久,江浙某上市生物医药公司高管来到天河生物医药科技园负责人黄华君在成都高新区的办公室拜访。资金如潮般汹涌,但匹配度依然不足。考验资金匹配 行业太受追捧,容易导致资本的急功近利,反而不建议企业过多接触风投资本。黄华君透露,天府生命科技园将培育20家以上产值过亿元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10家以上具备上市条件的生物医药潜力企业,孵化培育300个以上生物医药新项目(新产品)。
资本逐鹿 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尚未形成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很多企业都有机会做大做强。现在要投生物医药的基金太多了,不抓紧时间谈,很容易被其他机构抢走。该人士说,但由于真正意义上的VC很少,目前国内的风投机构主要集中投资在中间阶段。记者发现,随着生物医药成为战略新兴产业,无论风投还是地方政府,都跃跃欲试加入这轮淘金潮。
另一原因则是在这一领域,尚未形成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很多企业还处在发展初期,都有机会做大做强。对他们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
成都当地一位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不建议企业过多接触风投资本,因为行业太受资本追捧,更容易导致资本的急功近利,不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同行出高价来竞争,比如提出达20倍的市盈率,对这种报价,我们肯定不敢去争。
我们现在主要依靠股东的资金投入,还没能贷款或引进风投。我们一家贷款客户就是已经实现小批量生产的企业。风投热捧生物医药 业界称应警惕急功近利 2011-11-01 10:40 · alicy 随着生物医药成为战略新兴产业,无论风投还是地方政府,都跃跃欲试加入这轮淘金潮。这些项目,都给风投带来了极大的诱惑。在投资金额方面,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美进生物是成都高新区一家从事肿瘤干细胞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技术研发,以及细胞生物治疗技术转化研究的企业。
李军表示,这其中的风险在于,首先中小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线单一,产品上市后市场有不确定性;其次,新药审批制度日趋严格,在做盈利预测、估值分析时,如果过于乐观,产品上市时间的推后,往往会给投资人带来更多压力。成都高新担保公司一位高管表示,行业特点决定生物医药的融资分为研发、临床、产业化三个阶段:前期应该有VC进入,中间是各种PE机构,银行则在后端。
不过,风投的集中扎堆,也推高了估值。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最终上市,都要经历将近8-10年时间。最近,李军(化名)在多个城市辗转奔波,接连会见生物医药公司的创业者。
李军现在是成都高新区一家偏好生物医药风投的合伙人。黄华君说,因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共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销售收入过亿的知名企业14家。譬如,早在2010年11月,成都银科创投公司与美国维梧(Vivo)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了维梧(成都)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首期基金总额1亿元。相较其他行业,生物医药的特点是门槛高、投入大且周期长。
例如,成都市近日决定投资50亿元打造生物科技园区。但成都并不满足于此,还准备继续在生物医药领域投入重金。
他们此行目的很明确,由于上市公司资金充沛,希望找到有潜力的生物医药项目,以风投的方式参股。该公司一期投入达5000万元,目前产品还在临床前阶段研究,预计两年后才能申报临床
随后,其他一些公司也纷纷效仿。2007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相继完成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包括关于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临床抗精神病药物干预有效性试验(CATIE)、抑郁症的序贯治疗(STAR*D)、双相障碍系统治疗的增强计划(STEP-BD)。
新候选药物(如靶向作用于神经肽受体的药物)研究的失败。而且NIMH赞助的研究也很难为企业投资创新药物提供快速的检验工具。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为新药开发留下了种种难题。开发费用居高不下 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精神疾病药物的开发大多是不成功的。
延伸阅读 很显然,开发新的疗效更好的精神疾病药物是人们非常迫切的需求,而对新药的开发必须基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通过发病机制确定新药的作用靶点,进而开发出创新药物。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开展的对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为确定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性精神障碍、焦虑和自闭症的新药作用靶点提供给了重要的依据。
为了加速先导化合物向药物的转化,NIMH相续完成了药物化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项目,为尽早实施早期临床试验提供保证。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心理疾病可能是由于神经通路遭到破坏引起的,脑细胞功能整体失常间接影响到思想、感觉和行为。
过去的几年里,由于这一领域的新药开发遇到困难,生物技术企业正在放弃精神疾病药物的开发。美国新的医改法案中的治愈加速网络也授权NIMH通过各种努力为公众提供更优的治疗药物。